文/趙美玲秘書長
在這秋高氣爽的天氣,一群熱愛活動的視障朋友及無私奉獻的志工們,由本學會馬士傑組長及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的導覽志工何國祥老師及張書釗老師,帶領著大家來探索臺北建城130年的前世今生。
第一場萬華區古蹟巡禮,來到艋舺龍山寺、地藏庵及剝皮寮體驗古蹟建築之美,由於參加人數眾多,分成了兩組,一組由何國祥老師帶領,另一組是由張書釗老師帶領,我們是第2組有18位,是由張書釗老師帶領導覽,第一站來到龍山寺,貼心的張老師,為了讓視障朋友進到龍山寺不會迷路,請志工在視障者的手心寫一個回字,然後用逆時針的方向從6點鐘方向往5點鐘走,來介紹龍山寺的陳列及供奉的神明,經過老師詳細的介紹,才知道先民渡海來台的艱辛,一路由家鄉的守護神保佑,才能平安來到台灣,平安生活在異鄉,感念神明護佑,西元1738年合資興建龍山寺,並迎請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臺供奉。
第二站來到三級古蹟的地藏庵,是供俸地藏王菩薩,老師介紹了地藏王菩薩在地獄、人世間及西方淨土所扮演的腳色,也讓我了解到菩薩及佛之間的差別,地藏王菩薩的左邊3點鐘方向是大眾爺廟,供奉的是先民來到異地,因為生病或是械鬥往生無主的牌位,經老師說明:如果有遺失的人或物可以來大眾爺廟祈求尋找失物。我們還在意猶未盡,老師也希望能介紹更多有關當地的歷史文物讓我們認識,但由於時間的關係,必須前往下一站參觀,就在這裡跟博學多聞的張書釗老師說再見了。
第三站來到剝皮寮,由導覽志工林俊喬老師帶領我們,親切的林老師用互動的方式來介紹剝皮寮的歷史由來,增加了大家的參與及樂趣,經老師帶領介紹,才知道剝皮寮的一磚一瓦及梁柱的歷史,呂阿昌醫師懸壺濟世的偉大事蹟,每次到剝皮寮都是走馬看花,現在瞭解了它的歷史緣由及政府的用心維護修整,古蹟才得以保留下來,下次來我會仔細的走遍每個角落,觸摸一磚一瓦,緬懷先人一步一腳印用心經營留下的歷史軌跡。
在這裡要感謝參與的視障朋友,更感謝微樂及自願報名加入的志工,要不是您們熱心參與及付出,活動無法順利完成。代表參與活動的朋友們感謝臺北市文獻委員會何國祥及張書釗兩位導覽老師及剝皮寮導覽志工林俊喬老師。感謝!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