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館藏
修羅七絕(玉面修羅,上下)
柳殘陽
大美
1979
待定
語文類
本書面世於1961年,初名《玉面修羅》,為柳殘陽的處女作。其後此書又有續集《幻劍毒刃》。後來再版時將兩書合而為一,改名為《修羅七絕》。
柳殘陽早期作品與傳統的「家變——奇遇——復仇」的構思無異。本書的男主角濮陽維少遭孤露,父母雙亡,受盡族人欺凌,只剩下忠僕朱福忠心耿耿,撫育遺孤。一日,因事與張大戶的管家嚴二爭執,嚴二失手殺死朱福。嚴二惡向膽邊生,放火意圖殺死濮陽維滅口。濮陽維倖而不死,又因機緣服下朱蘿仙果,又復得拜退隱江湖的「毒手魔君」關毅為師,遂矢志為己及為師父復卻當年一敗之恥,及振興恩師式微的「冷雲幫」,重新稱雄天下。
本書之所以成為柳殘陽的首品面世作品,據稱有以下傳奇故事。劉乃濟《人物柳殘陽——憑一個狠字闖江湖》(原載於香港《武俠世界》)中謂:
「……柳殘陽的軍旅生涯也算很幸運,這時沒有爆發戰爭,只是作經常性的演習。不過,軍中的生活是十分枯燥的,休息時無事可做,頗為無聊。這時候,台灣的武俠小說風魔一時,於是,柳殘陽在放假期間,在市區書店中買來一些武俠小說,帶返軍營中閱覽,作為枯燥生活的調劑。那時候的武俠小說流行薄裝本,只印刷幾萬字,正好適合塞在軍服口袋裏,有空時便掏出來看幾頁。
武俠小說看得多了,柳殘陽有著一種創作的衝動,覺得自己也可以寫武俠小說。可是,軍營中沒有書桌,甚至連畫板都沒有。靈感來到之時,柳殘陽便伏在坦克車的甲板上,或者彈藥箱面,掏出原子筆在拍紙薄上開始寫他的大作。而他的第一本武俠小說《玉面修羅》,便是這樣寫出來的。
小說雖然寫出來了,可是,柳殘陽卻連一個出版商都不認識,他只好在看過的武俠小說中,抄下其中一位出版商的地址,把作品寄出去。這個出版商向來收到的文稿,都是整整齊齊的,卻還未收到過大大小小,參差不齊,好像一疊廢紙似的稿件,而且作者的名字又十分陌生。他沒有興趣去看,便把這包文稿丟在一旁。
也許命中註定柳殘陽將來要吃寫作這一行的飯,那個出版商這天恰巧很空閒,無意之間瞥見丟在一旁的那包文稿,便把那堆參差不齊的紙張拿出來,打算隨便看看。就是這麼一看,連那個出版商自己也都吃驚起來,因為他被小說中的情節吸引住了,不知不覺巳經看了幾十頁,而且還想看下去。
出版商終於把柳殘陽寄來的那疊文稿一口氣看完,覺得這個陌生的作者,無論文筆與情節都與眾不同,這本書印出來,一定會受到讀者歡迎。於是,他立即寫信給柳殘陽,告訴他這本小說馬上付梓,並請柳殘陽繼續把新作寄來。」
也是因為這樣,柳殘陽在軍中一邊服役,一邊暗中在寫武俠小說。到他退役後,他便順理成章成了職業作家。
柳殘陽出身軍旅,也構成了他獨特的寫作風格,以上劉乃濟一文又對他的風格構成有以下的分析:
「他看過不少前輩所寫的武俠小說,這時就拿從軍中所學到的,把敵情作客觀地分析和檢討,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認為:寫情,寫不過臥龍生;寫奇,寫不過諸葛青雲;寫人性,寫意境,寫不過古龍;寫細膩,寫不過蕭逸和司馬紫煙。而且,出身環境,性格和日常生活,對於寫作也有很大的影響。臥龍生和蕭逸擅於寫情,是因為他們時常留連在歌台舞榭,在脂粉叢中耳鬢廝磨;諸葛青雲擅長寫景,是因為他曾經走過大半個中國。至於其他名家,寫情,寫人,寫事,寫奇,寫玄,寫趣,各擅勝場,這都是柳殘陽覺得自己有所不及的。
可是,柳殘陽也發覺自己的長處。由於度過了幾年的軍旅生涯,而且隸屬於裝甲部隊,接受過最嚴格的訓練。只要發現敵蹤,便要立即把它消滅,決不手軟。上陣交鋒時更要勇往直前,義無反顧,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因此,他寫出來的情節,就好像他當年駕駛著坦克車一樣,橫衝直撞,奮勇向前,可說是一針見血,拳拳到肉。
所以說,作家的寫作取向,往往會受到出身環境的影響。柳殘陽就因為受過軍旅生活的薰陶,他的作品便以兇、猛、殘、狠為主,講的是快意恩仇,下手絕不容情。許多讀者就喜歡他這種直接了當的作風,絕不婆婆媽媽,更不拖泥帶水,讀來痛快淋漓。」
要補充的是,柳殘陽除了寫快意恩仇外,又擅於血腥打鬥場面,及豪雄彼此間的情義。其實與當時電影界中紅透半邊天的鐵血導演張徹的電影風格,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