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館藏

春潮

屠格涅夫
商業周刊出版公司
2006
文字
9861246835
語文類
小說寫於1871年,而在它背後,有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真實題材,這個故事發生在1840年5月——屠格涅夫在遊歷了義大利和瑞士回柏林的途中,來到德國城市法蘭克福。在那裡他偶然踏進一家糖果店,想喝一杯檸檬汁。恰遇店主的女兒向他呼救,請他幫助搶救突然昏厥的弟弟。那個美貌異常、氣質非凡的女孩子,使他頓生愛慕之心。只是由於後來匆匆離去,愛情的種子未及萌芽便夭折了……這段讓屠格涅夫始終銘記在心的故事,便成為了他30後創作《春潮》的底稿。
小說開頭部分的情節與他的經歷幾乎毫無二致,但這並不是他的自傳體小說,因為他只是把那段經歷作為小說的引子,之後的部分則是由他想像而成。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春潮》發表後受到廣泛歡迎,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俄國評論界的反應則褒貶不一,後來的文學史家和傳記作者在論及屠格涅夫創作時對它較少提及或幾乎不提。
究其原因,大概就如本段開始所說的那樣,小說不像作者其他許多小說那樣總是反映重大社會政治問題。不過《春潮》在藝術上仍是成功之作。無論傑瑪這個從外表到內心都美的少女形象,還是薩寧這個青年貴族的多餘人的虛弱性格,甚至波洛索夫太太這個外表華美內心醜惡的壞女人形象,都刻畫得極為成功。

你可能也想要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