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園地

史泰祖活在兩個世界

上架日期:2009-08-09
生命之歌
-
-
-
史泰祖早已習慣了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他自幼家貧,但身邊的同學多半家境富裕;他育有一子兩女,大女兒罹患唐氏綜合症,小女兒卻以優異的成績即將赴牛津大學作交換學生。然而,無論是活在別人眼中的天堂還是地獄,他同樣快樂。
史泰祖小時候就經歷過從富裕變貧窮的滋味。他的父親原是國民黨的軍需官員,一九四九年帶着祖父留下的家產舉家遷來香港,一直沒找工作,一心等待光復大陸,但坐吃山空,加上做生意被騙,從此一窮二白。
「我們本來住花園大宅,後來房子越搬越小,最後住到一個板間房,一家六口只有兩張床,哥哥睡摺疊式帆布床;我排行最小,睡床底下的地板。」史泰祖回憶說,「我從小就活在兩個世界,卻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
「後來父親找到編纂教科書的工作,母親也找到教書的工作,但生活仍然困窘。父親相信只有讀書才有出頭天,於是千方百計託人把我送進名校就讀。」史泰祖說,他的同學大多是有錢人,家裏不是開戲院的,就是開茶樓的,還有司機接送上學,午休時間,有傭人拿着暖過的鮮奶和蛋糕侍候。然而他從不羨慕,反而鄙視這些同學無能。
「雖然我和哥哥是學校裏最窮的學生,被老師瞧不起,但我們不自卑。我們看不起那些富家子弟,他們就如同被飼養在溫室裏的小白兔,毫無歷練,除了彈琴、喝牛奶,什麼都不懂。」史泰祖說,「我家後面有山有水,對我來說已是天堂,我常跟哥哥滿山跑,煨番薯、自製玩具,還在山上捉金絲貓(註一),再用林投葉(註二)自製葉籠養著,然後拿到學校高價賣給同學。後來被校方發現,校長在同學面前狠狠踢了我和哥哥一腳。」
史泰祖讀書時而勤奮時而懶散,成績落差很大。他中一至中三每年都考第一,但也有多次幾乎留級。「中六那年,我要補考才能升級,忽然明白,一味鄙視有錢同學是沒用的。於是在高考(編按:相當台灣聯考)前夕痛定思痛,一邊讀書一邊用針刺自己,提醒自己要爭氣。後來全校有四名學生考入香港大學醫學院,我是其中之一。」

讓「詛咒」變祝福
史泰祖一九七七年從醫學院畢業,兩年後娶了美麗賢淑的太太,一九八三年生下大兒子維維。正當一切美滿,夫妻倆懷著興奮心情迎接第二個女兒丹丹誕生時,上天卻把他們從天堂拋進了地獄。史泰祖說:「丹丹一九八七年出生,第一眼見她長得白白胖胖,臉蛋紅通通的,很可愛,但樣子有點怪,我於是拿起她的手掌一看,心中一沉,因為唐氏綜合症孩子的掌紋是直的。」
丹丹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輕中度智障,右耳失聰。夫婦倆這輩子沒流過這麼多眼淚,但抹乾眼淚調整心態後,便全心全力照顧女兒,盡量讓「詛咒」變成祝福。史泰祖每年父親節都祈禱自己能看著丹丹一天天長大,能夠照顧自己的日常起居。他說:「丹丹第一次學爬行和學坐、第一次叫爸爸、第一次上學、第一次迷路,實在都有太多的困難和辛酸。我知道丹丹的路要比別人崎嶇,身為父親,我一定要在她身邊,因為她需要比別人更多的愛。」
丹丹兩歲時,小女兒皓皓出生。皓皓聰明獨立,凡事都不用教,讓史泰祖更能把全副精力放在丹丹身上。「因為帶丹丹的時候,每一件事都難。到皓皓出生後,我跟太太都很驚訝,為何皓皓爬行或坐立都很自然,凡事都不用教、不用理。她實在太棒、太獨立了,讀書成績又好,所以很自然就忽略了她,令我跟小女兒的距離越拉越遠。後來才發現,她只是一直把父母親的愛讓給姊姊,我們卻懵然不知,真是內疚。」
史泰祖憶述多年前全家去夏令營,丹丹與皓皓同住一個帳篷,夫婦倆忽然聽到兩個女兒在帳篷內嚎啕大哭,立刻衝進去擁著丹丹哄她,但其實是丹丹不小心把滾水倒到了皓皓身上,皓皓疼得大哭,丹丹因為害怕才跟著哭了起來。史泰祖說:「這件事我其實忘了,是最近有記者問皓皓常受忽略有沒有不開心,她才舊事重提。皓皓說當時感覺很奇怪,被滾水燙傷的是她,為何反而沒人理。」
史家一九八五年移民加拿大,本來打算入籍後便重返香港,結果卻一直留在彼邦,為的是讓丹丹能有較佳的醫療及教育,以及生活在較不受歧視的社會。直至一九九五年,史泰祖的好友罹患胰臟癌,希望他能返回香港接管皮膚科診所,史泰祖眼見丹丹已八歲,才決定返港。回到香港後,卻又因丹丹經常受人歧視,燃點了他心中的那把火。
這些年來,史泰祖不但當上醫學會董事及唐氏綜合症協會祕書,還參與創立智庫團體「新力量網絡」及「爭取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度聯盟」,去年更參選立法會議員,而一切的動力,都是為丹丹爭取各種權利。他說:「我帶丹丹到香港一間高級會所(註三)吃飯,那裏的人非富則貴。丹丹有時會搗蛋,被人抱怨,會所的經理就警告我:『不要仗著女兒有病,若不好好管教她,我一樣可以剔除你的會籍。』我很生氣,但也只好一一去道歉。」是丹丹擦亮了他的眼睛,指引他為無權無勢的族羣發聲。
史泰祖是香港著名的皮膚科專科醫生,但他穿的西裝是普通貨色,喝的是購自超級市場的低價紅酒,配戴的腕錶是三十年前結婚時太太辛苦存錢買的。他從不追求奢華,「我自小接觸的層面很廣,因此把高高低低的物質生活看得很透徹,又因為丹丹經常不經意把東西倒在我身上,所以我不穿名牌。是丹丹讓我們一家人明白,開心其實可以很簡單。」
無論史泰祖多忙,都把週末留給丹丹,與她到郊外耕田、划艇,或帶著收養的土狗散步。見丹丹笑了,他心頭的鬱結立刻一掃而空。「丹丹很有個性,她會很單純、很用心地喜歡一個人。她觀察力特別敏銳,每當我工作累了,她就親手為我送上咖啡;要是我發現忘了帶鎖匙,回頭往往已見她拿著鎖匙在等我。」
丹丹今年二十二歲,就讀松嶺匡智會訓練中心,希望畢業後能在飯店擔任後勤,或從事洗車、包裝等工作。小女兒皓皓現就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二年級,明年將以優異的成績到牛津大學擔任三年級的交換學生,攻讀英國文學及心理學。大兒子維維則在紐約從事金融業。史泰祖很早就明白,他不能也不必將三個子女作比較。「大兒子與小女兒的確從不讓我擔心。我生命中唯一牽掛的,是哪一天一旦我走了,誰來照顧丹丹?話說回來,若時光倒流,我還是要丹丹。是她改變了我對生命的看法;是她令我勤奮工作,令我為不幸的人爭取福利;是她讓我學會了忍耐、包容;是她讓我懂得面對困難或逆境而可以一笑置之。」他說:「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是丹丹令我的人生更豐富。」
      
註一:又名炮虎,一種好鬥而外形像蜘蛛的小昆蟲。
註二:露兜樹,又名假菠蘿。
註三:相當於台灣的聯誼會或招待所,只招待會員。

作者:鄧明儀
錄音:陳旋旋
配樂:曾道明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