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抹黑客

S2EP02 更熱血的環台路跑!視障者與陪跑員「一根繩子」串起的緣與感動

上架日期:2023-10-13

路跑成為退休的第二春

年輕時就喜歡跑步的王建立博士,在45歲以前還固定參加清大運動會五千公尺的競賽,後因眼疾成為中途失明者,原以為和喜愛的運動從此絕緣,卻在2018年接觸台灣盲人環台公益而跑協會後,開啟人生第二春。

環台十六天為公益而跑

失明後的王博士有了一個新的身分,就是視障跑者。原本忙碌多彩的生活,失明後瞬間停滯黯淡。當他得知有視障陪跑員的服務,便開啟他健康快樂跑的新生活。一開始簡單的想法就是持續運動、保持身心平衡的退休生活,13公里路跑是他的最愛,體能上可以負擔,還可以和不同的陪跑員聊天交流,拓展新的人際體驗。直到加入夜跑團後,全團大約有20位視障者和40-50陪跑員,在跑友的互相陪伴和鼓勵下,激起七十歲的他參與2023年底台灣盲人環

台公益而跑協會十六天環台路跑的動能。

視障陪跑員的那一條繩子

楊鍾鼎是資深視障陪跑員,也是台灣盲人環台公益而跑協會總幹事。他以親身的經驗分享由那一根繩子所建立的信任和默契:他認為視障陪跑員就像是親人,訓練時靠著一根陪跑繩(短程:一公分粗,五十公尺長;長程:繩子較輕),兩人三腳(內側腳一致),牽引視障跑者克服恐懼,跑出自信的每一步。 若視障者想參與競速路跑,根據不同的距離,陪跑者的速度要比視障者快10-20分鐘。

視障者環台路跑不是夢

談起環台路跑的發想,要回到楊總幹事在多年前自己想以路跑的方式環島旅行,在規劃路程的準備過程中靈光一閃,為何不帶著視障朋友一起跑呢不可諱言的是,有視障朋友的參與能引起大眾的共鳴和關注。每天安排一個NPO(非營利組織)作為休息點並為其公益募款,每天的行程在火車站結尾,不論陪跑者或視障者都能有高度的自由,可以隨時參與和離開。一個善意的種子就此埋下,歷經六年的灌溉,對視障者友善的果實漸漸茁壯。第七屆環台路跑十六天(2023/12/23-2024/1/7)的相關資訊可以透過網站FB LINE報名,陪跑員志工只要是喜歡這項活動、想參與、有時間、就能報名一起訓練。

視障者繞著地球跑

楊鍾鼎理事長自2016起便帶領視障者參加國際路跑競賽,靠著一根陪跑繩將視障者帶向無障礙的世界跑道,繞著地球跑透透。他最感動的國際比賽是2023年參加立陶宛城市馬拉松,在建城七百年的古城中有三分之一的路段是彎曲起伏的石板路,拉著繩子跑太危險,陪跑員的手要勾著視障者,全程兩人幾乎是肩並肩的跑過狹小的街道,為了安全考量,還安排雙陪跑,完成這個賽事後除了感動,更多的是鼓舞,視障選手有信心想要參加更有難度的國際賽。綜觀目前國內外的馬拉松路跑賽制,雖然有分組競賽,但是全部的參賽者是同一時間同一起跑點開跑,未來若能在賽制上讓視障者先跑,提高競賽過程的安全性會更好。

目前特殊族群參賽未形成風氣,期待大眾更深了解視障者參與運動的信念,提供友善美好的環境,這還需要大眾一起努力。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