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重建分享會

視障巡迴面面觀

上架日期:2021-10-04

日期:110年07月09日(週五) 14:00-16:00

講者:李森光老師

  在我有記憶以來,就因為手術失敗而看不見了,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就是透過自己不斷地摸索以及尋求身邊親朋好友的協助,因為我認為問題留到明天,終究還是個問題,倘若能及時解決,也許便成為我生活經驗上的學習與積累。我在1977年出生,在當時視障教育資源相對稀少,即使求學過程有很多困難,我也還是一一面對,這也讓我在擔任視障巡迴導師的路途上,縱使遭遇許多不盡人意的阻礙時,依然能夠迎刃而解、樂觀的看待我的人生。

  高中時我就讀啟明學校,起初我與學長蕭煌奇一起玩爵士樂,負責拉小提琴,一開始我自己也把這個做為未來工作的方向,隨著實際層面的考量,我決定轉換另一種跑道,選擇往教育的路上邁進,你問我現在會覺得一開始拉小提琴是在浪費時間嗎?我不這麼認為,因為我覺得未來要做什麼工作,我們都無法確定,但若先將自我技能提升,培養多元的能力,在未來也許就這麼幸運的在一份好工作面前,迎接它的是一個早已準備好的自己。

 

  我在就讀彰師大時,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瓶頸,因為課綱的調整,打亂了自己原先要選擇特教系的專業,然而山不轉路轉,我決定輔修特教系,卻也因為學分的不足,影響申請的計畫,很幸運地在這時候讓我明白對於視障者來說,說話的表達能力非常重要,我學會如何主動尋求他人的協助,勇敢提出疑問、不畏懼任何困難,問題自然就被解決了。

  在考取某個學校教師資格時,我的筆試、試教成績都非常接近滿分,但進行口試時,卻離及格成績差了0.5分,因此直接落選,難道我真的沒有能力勝任老師這個職位嗎?我想不盡然,也許是受到對視障者的刻板印象而影響吧?校方也會考量家長的反應,就像我遇過許多視障孩童的家長,對於教育他們孩子的老師是位視障者而表現出的反彈,其實我都能理解,畢竟視障者的家長擔憂,間接也反映出他們對於孩子未來進入社會上的疑慮;但我必須說視障者教師是可以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我們也比任何人更知道這些孩子需要的是什麼,也許我的視力受到限制,但是我可以申請定向、視力協助等資源的訓練與輔助,老師與家長間能保持良好的溝通,並且學著適時地對孩子放手,其實有天他們是能夠獨立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各方在心態的調適,到底該如何處理,以明眼人來說,視障資訊的普及宣導極為重要,我們應該認真學習如何與視障者相處,不帶歧視的眼光與心態,用同理心去體會視障者的需要;對於視障者的家屬來說,融合教育下的視障孩子,也許在未來進入社會上他們能夠更適應,然而不論是融合教育或是啟明教育的選擇並無對錯,家人的陪伴就是他們最強的後盾;最後對於視障者來說,也許有時我們會遇上挫折,或是在尋求幫助上被拒絕,試著換個角度思考也許對方剛好在忙,或是自己表達上不夠清楚,然而再多加嘗試,在未來的工作上也不要膽怯,針對工作的內容去思考因應的策略,例如電腦的操作能力、檔案整理與分類、輔具新知等都應該積極的去了解,並且學著自我心態的調整、尊重自己,其實凡事都沒有想像中的困難!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