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重建分享會

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上架日期:2018-08-10

時間:107年7月21日(週六)下午2點~4點

主講者:陳鵬安先生

講題: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慢慢失去的微弱視力:從看得到變成看不到

小時候,家人並沒有很快發現我視力的異常,是到了會走路以後才發現我會摸著牆壁行走。後來慢慢長大才被確診為 RP ,也就是視網膜色素病變。當時我的視力約有0.1,但視野非常狹窄,大概就像透過一根吸管看世界一般。國小時我就讀普通班級,在學習和閱讀上使用大字書,除了閱讀的速度比較慢之外,在學習上幾乎沒有什麼問題,成績也都名列前矛。反而是在行動上,因為視野非常小,無法察覺周遭的人或障礙物,因此在行走上需要家人或同儕的協助。

到了國中時,我第一次感受到視力的惡化,繁重的課業也讓我閱讀變得越來越吃力。於是老師半強迫我開始學習點字及螢幕報讀軟體。一開始學習點字,由於摸讀緩慢,無法準時完成考卷或作業,讓我十分挫折,但我告訴自己點字或報讀軟體只是另一種學習的工具,只要熟悉並善用它,一定可以找回之前的成績,並且讓自己的學習更有效率。

二、看不到怎麼學:談談我的學習與人際經驗

到了高中,我將學習的方式轉到電腦與點字,在課前我會請授課老師提供我上課的投影片、講義等電子檔,並在上課時同步以電腦及點顯器閱讀與做筆記。

而由於我是就讀理工組,會遇到大量的數理符號,因此我主動去學習 LaTex 這套數學工具,它可以使用純文字來描述各種數理符號和方程式,適合視障者用來與明眼人溝通數學。而另外好消息是 NVDA 近年來對於數學點字的報讀也有進步,相信在未來視障生學習數理的門檻將大大降低,慢慢克服因缺乏教材資源可閱讀所造成的限制。

到了大學,由於不像高中以前老師會將視障生的需求照顧得好好的,因此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並主動尋求學習上的資源。例如主動和授課老師討論課程中遇到的困難、作業繳交及考試方式等等,並尋求如同學、助教或工讀生等在生活及課業上的協助。

在人際相處方面,過去我是一個個性內向,怕造成他人麻煩的人,這使得我很難與朋友建立起較親密的關係。漸漸地我學到:雖然由於視力上的不便,我們的確需要他人的協助,但同樣地我們也可以時常關心朋友,發揮我們的優勢來回饋別人。更重要的是,不要過度害怕麻煩別人,才可創造更多與他人互動的機會。例如在大一時雖然對一切都很陌生,但我主動跨出第一步,加入校內合唱團,認識了一群同樣喜歡音樂的好朋友;又例如在課業及生活上與我互相照應的好同學,在今年學期結束後,我們安排了出國自助旅遊,這些都讓我感受到能夠真正融入人與人的關係,不再只是因視力不便而單方面接受他人的協助。

三、面臨更大的人生關卡,如何超越自己

除了視力障礙之外,國中時我又被診斷出慢性腎臟病,它使我在飲食上必須受到嚴格的限制,因而使得我後來變得極為消瘦。甚至到了高三惡化到需要接受洗腎的治療。高中畢業時我順利接受腎臟移植手術,讓我得已擺脫洗腎的命運。原以為能夠在術後順利進到大學就讀,卻又因為病毒的感染讓我不得不選擇休學接受治療。

在這過程中我漸漸體會到:很多未來的事情我們無法掌握,甚至很難按照自己所規劃的進行,因此我選擇把握當下,珍惜眼前的人事物,不要去想未來會發生什麼。

四、展望未來:你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嗎?

在我的生命中,有一個對我來說影響很大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雖然很多時候我們所遭遇到的事情當下看來並不如意,但回過頭來看往往可以看到特別的安排在其中。以我的例子來說,雖然小時候就讀一般的國小,沒有接觸到很多視障教育的資源,但也因此在國小時可以透過朋友認識我的鋼琴老師,帶我進入音樂的世界,我認為這對我來說便是一個很奇妙的安排,我也格外珍惜與感恩這樣的安排。

請想想看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如此的經驗呢?面對未來我們難免會感到無助徬徨,但請相信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

最後,在這次的分享會中,我整理了四句最重要的話與大家分享:

  • 面對突如其來的轉變,回頭看看曾經的自己,相信自己可以辦得到。
  • 我們都害怕做出新的嘗試或改變,但至少讓自己跨出一小步。
  • 如果你對未來充滿徬徨,那就專注於當下,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 未來也許無法如我們所想像的一帆風順,但請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點我前往參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故事(另開新視窗)

鵬安分享時認真的神情

參與者提問踴躍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