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10年12月17日(週五) 14:00-16:00
講者:王昭晴
從小我就很喜歡閱讀偉人傳記,認為人都具有使命感,總覺得我需要拯救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直到我也成為了視障者,才意識到原來我的想法一直是錯的。
小時候的我也缺乏來自家庭的關懷與愛,那時的我時常感到憤怒、感到不被重視,甚至不被愛,現在的我懂得感恩,願意樂觀看待生命,微笑度過每一天,有了如此巨大的轉變,一切都得說到24歲發生的那場大變。
24歲的我發生了一場嚴重藥物過敏,從此人生有了不一樣的改變。
最痛苦的經歷與回想的過程,是要逼著自己去面對一無所有的自我,生病後,逐漸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少了視覺,我體驗了什麼是黑暗的世界,開了氣切手術,體驗到什麼是有苦說不出,全身插滿鼻胃管,體驗到食之無味,總感覺自己變得如同螃蟹一般,只剩下嘴裡吐出泡泡的功能,甚至復健過程,連翻身都忘了怎麼翻,走路會跌倒,對我來說,那就好像跌入無止盡的深淵。
但如此的驟變中,讓我有些不同的感受,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被愛。
住進加護病房那幾個月,我的家人每天從不缺席的來照顧我,還記得那句母親對我說過的話"晴晴加油,不要丟下我們",也是這樣的一句話,讓我最後選擇了活下去。
以前總認為受傷是可以透過時間與復健復原的,但最痛苦的是有些傷勢會跟隨一輩子的,我花了好長一段時間重新練習找回生活自理的能力,成功復健後,回到醫院與當初開藥的醫生見面,並寫了小卡回應醫師的話,當下的我選擇原諒了他,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原諒了自己。
好好地跟家人表達你的意願與想法,若有一天發現奇蹟出現 ,可以看的見卻不能走路的話有意義嗎?
我認為我是個很不服輸的人, 常常趁家人不在的時候,自己奮力的復健練習,一次又一次的摔跤,我想說改變是一件很痛苦困難的事,但不改變未來會更加痛苦,很多時候不是看見希望才堅持, 而是堅持下去才看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