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重建分享會

境隨心轉:失明,讓我成為了真正的自己

上架日期:2016-05-30

日期:2016/05/15

主講者:朱芯儀心理師

講題:境隨心轉:失明,讓我成為了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自己不是指完美的自己。真正的自己不是只有好沒有壞、也不是人生一帆風順。而是能夠接受自己的喜怒、有高有低,很真實的接納自己,並學著愛自己。」

將目前為止的人生分成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榮耀」。

    一出生時,便是個榮耀的孩子。相當乖巧懂事,並且備受寵愛。到了國中時,有了個綽號「孔雀公主」。當時成績優秀、人緣好,因此十分驕傲。甚至認為「什麼事只要交給我就可以全部搞定!」。

接著是第二階段「墜落」。

    國三時,某天聽隨身聽時,發現右耳聽不見聲音。去耳鼻喉科檢查,卻也查不出原因。漸漸的,走路開始搖搖晃晃、手也不受控制,接著便是頭開始劇烈疼痛。後來檢查出是因為長了腦瘤。但是開刀時發現,腦瘤與神經交纏在一起,因此無法輕易切除。最後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手術後,好不容易撿回一條命。但卻因此失明了,也開始感覺自己生不如死,覺得「生好難、死容易。」。開始貶低自己「朱芯儀,妳還是個人嗎?」,情緒低落的開始自殘、自傷甚至是自殺。在某天自殺未遂時,突然頓悟「朱芯儀,妳怎麼可以這麼自私?妳痛苦、但那些愛妳的人呢?他們可能比妳更痛苦!我傷害我自己,可以。因為我不愛我自己。但我不能傷害那些愛我的人,因為我好愛他們。」於是決定“暫時”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看自己能做甚麼。

接著人生到了第三階段「收拾」。

    在這個階段得到了一個啟示:「生命是從接納殘缺開始。」。這個啟示影響了我的人生,也影響了往後的諮商師生涯。

    高中時就讀了松山高中,與普通生一起上學。強烈感受到自己的格格不入。想起以往自己優異的學業表現,對比現在的情境,更加強烈地感受到自己的“缺陷”。因此感到十分痛苦。其中最無法接受的是「自己需要拿手杖」這件事。因為自己還無法接受自己是視障者,而拿出手杖,這樣等於向大家宣告「我是視障者!我需要協助!」。

    有一天,爸爸宣布「朱芯儀,我要開始訓練妳自己上學。」於是從那天開始,爸爸先陪她上學一個月;接著讓她拿手杖自己走,爸爸在身邊陪同;接著換她自己走,爸爸在身後一步。漸漸的,爸爸的距離越退越後面,直到有一天,爸爸宣布「朱芯儀,我覺得妳走得很好!路線妳也都熟悉了。從今以後,妳自己去上課!爸爸不跟妳去了。」

    有一天,她在上學途中摔倒。進教室後,從同學口中得知其實父親就跟在她身後,但卻沒有上前幫助她。她氣憤地跑到輔導室對輔導老師抱怨、控訴父親的殘忍。後來輔導老師問「朱芯儀,妳有想過妳爸爸看到妳摔到、要忍住不上前扶妳的心情嗎?還有,妳知道他為什麼不來救妳嗎?」

    後來她懂了,這就是父親在訓練她獨立。往後父親真的不在身邊時,也是需要自己爬起來。而且不只是行動上的獨立,心理也要獨立。如此一來,才能夠接受自己的障礙、才能夠拿著輔具而不覺得丟臉。也領悟到「這條路別人可以看著我走,但真正在走的永遠都只有我自己。」

第四個階段是「嶄新」。

    嶄新,代表這個階段是要迎接全新的生活,因為已經接受了自己。她決定要敞開心房,去接受更多的新事物。這段期間,她拼命努力去做任何自己可以做的事。因為她認為自己擁有的相當多,不想浪費任何資源。鼓勵大家努力學習重建,因為這樣可以找回自己所擁有的事物。甚至是發現更多自己不曾擁有的。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不斷的學習與重建。

目前為止的最後一個階段是「飛翔」。

    對自己信心滿滿,認為自己已經準備好可以展翅飛翔!結果一展翅,便折翼了。本來準備考取師大心理系,結果因緣際會錄取師大特教系。因為既無法轉系也無法重考,所以只好硬著頭皮讀下去。本來很鬱悶,一直到後來當了諮商師後,發現幸好自己當年念的是特教系。因為所接觸的個案很多是身心障礙者。本來覺得很不幸,現在覺得好幸好!

  當初覺得自己失明好不幸,但是現在覺得自己很幸好。因為這樣的障礙,讓自己現在的生活相當豐富。也因為自己視障的身分,可以與個案更貼近。

人很容易短視近利,每次遇到困難時,都會覺得自己好不幸、好痛苦,但是若遇到的困境真的避不過、躲不開,非得面對時,請試著讓你的心換個念頭。想想你的失明為你帶來的是什麼?請想想要如何與它好好相處。不只是與它和平共處,甚至是與它一起攜手共度難關。

Q&A

Q1.讀心理系需要什麼準備?

A1.:認清自己、探索自己、瞭解自己。

Q2.目前與明眼人的相處狀況?

A2.我們其實一定是不同世界的人,常有不被了解的感覺,但如果我們要合作需要互動,那我覺得應該要由視障者先伸出手,先讓明眼人瞭解。自己要表現自己坦然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特別。

道明老師補充:明眼人不瞭解視障者,視障者其實有責任讓明眼人瞭解。

Q3.為什麼選擇心理系?

A3.很多東西不一定要眼睛去看,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用心去感覺更重要。用生命去感動生命。

圖示一:芯儀老師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

芯儀老師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

圖示2:大家專心地在聆聽

大家專心地在聆聽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