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08年9月28日(週六) 14:00-16:00
講者:楊昀芝老師
我是一位國中老師,主要教授國文,某日突然發現自己的視力越來越差,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視力逐漸退化,視野正在縮小。在醫院檢查等待結果那種焦慮的心情,總讓我刻骨銘心,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我獨自去看醫生做檢查,起初並沒有檢查出原因,幾年後被診斷出是視神經萎縮,但始終無法知道「為什麼是我」。我曾嘗試中醫針灸希望減緩失明,雖然速度稍稍減緩,但還是無法逃過失明的那天……。
即使看不見,我還是想送兒子上下學,從家裡到兒子學校的路,是一條很長的距離,學習定向相當不易,兒子也貼心的在旁學習如何引導,經過這麼多年,他已然成為一位年紀最小的「定向小老師」。這條路並不容易,但我想最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與支持,使我並不孤單,開始想著如何回到熟悉的講台。為了重返職場,我接觸了許多的重建服務與課程,而作為教師,想必我需要能夠製作、閱讀教材的文書能力,也需要將許多知識以不同的媒介獲取,我開始使用電腦,透過報讀軟體的回饋,一種與以往不同的操作體驗,我不斷的練習,終於盼到回到學校的那天。
花了很多時間,從前熟悉的校園已不復存在,我利用夜晚在校園學習定向行動,逐漸熟悉後,也在白天練習,學生們在校時會有許多聲響,使我對於方向的知覺有些困難,也同時需要適應眾人的眼光,然而我始終相信自己能回到講堂上授課,如此堅信支撐著走到復職的時刻。回到工作崗位,當然的有很多事需要適應,我卻更明白,其實同事們想必比我更不知所措,我寄了一封信給全校師長,告訴他們我的狀態以及需要,如此一來有更多的理解,也成為我成功復職的一把鑰匙。
身為一位教師,以身作則,我以「身教」來帶給學生更多,第一堂課就是教導他們如何面對視障者,慢慢的我也培養了許多「定向小老師」,我想與學生的距離並不因視障而侷限,而是用心將我們聯繫起來。我很開心回到教學的工作,也感恩這段旅途中相遇的每個人,更有家人在背後大力支持,我才得以走到今日的光景,在此分享我成為視障者後的不同人生,感謝在座每個人的參與!
主講人楊昀芝老師來學會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
活動當天台北下著傾盆大雨,但視障朋友們仍到會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