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99年7月17日14:00~16:00
主持人:
詹秀惠教授
內容摘要:
國學知識豐富的詹秀惠教授一開場,引用出自《孟子》一書的「食色性也」,和俗話「飲食男女」、「民以食為天」提示飲食的重要。另提到《腦內革命》一書提到維持健康除透過運動、冥想,飲食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最喜歡的美食佳餚
食物千百種、生活環境不同,每個人的飲食喜好各有千秋。詹秀惠教授出國多次,吃遍世界,曾在美國吃過當地盛產的龍蝦、道地的甜甜圈,日本的甜不辣、豆腐皮拉麵,韓國牛肉所做牛小排、涼麵、年糕,中國大陸的無錫的白魚、廈門的蚌殼、廣東鶴山的紅燒蜥蜴腳,香港的芥藍菜料理、烤鵝肉。不過自從吃了蜥蜴腳後,詹秀惠教授每看到蜥蜴,心中會怕怕的。
現場帶回台灣,詹秀惠教授繼續分享個人吃螃蟹,和台南小吃棺材板、西螺特產花生酥糖的感人故事。
上館子經驗談
讀研究所時沒跟別人提到她的視力情形,且有夜盲而不便參與夜間活動,詹秀惠教授那時很少與教授及同學聚餐。然有次參與朋友的喜宴,朋友請新娘協助,然不知詹教授的視力情形,上菜時讓詹教授自行夾菜,發生不小心夾太多菜、湯水不小心濺濕衣服的尷尬場面。從此詹教授參加喜宴時,如碗盤內的食物夾不起來就放棄夾取。
平常到餐廳吃飯,較傷腦筋的是自助餐廳,如有親密的親友陪同,會知道飲食習慣代為夾取合適的食物;如是其他人,可能忽略這一點,還因此發生過敏。
對此詹教授建議如發生過敏,可放輕鬆、喝冰開水,不可喝熱水、洗熱水澡,和朋友出去吃飯時盡量選套餐餐廳,事先請餐廳業者改用碗裝菜餚方便取食。
水、茶、咖啡、酒
除了汽水,水雖然無色無味,卻對人體幫助甚多,所以詹秀惠教授每天早上起床,都會喝杯冷開水叫腸胃「起床」。
由於小時候家中有拜祖先習慣,詹教授以前有不少喝茶經驗,結婚後會喝丈夫在外買的各種茶類,然最近考量身體健康,改喝糖份較少的綠茶。不過綠茶是未經過發酵茶類、有較多酵素,對腸胃負擔較大,飲用時要注意。而詹教授讀研究所時較常喝咖啡,她喜歡喝藍山咖啡,平常在家會研磨咖啡豆、煮咖啡、在咖啡裡加白蘭地,享受咖啡香。
因為親友不喝酒,詹教授小時候只知道酒是用來祭拜神明的,直到讀了研究所,教授說:「沒有酒就沒有文學」,建議所有研究生學習喝酒,還大手筆請研究生喝酒。既然教授要求,詹教授就開始學喝酒,大多喝酒精濃度較低的啤酒。但到了正式用餐場合,依照禮節要搭配紹興酒、威士忌、白蘭地等酒類。由於任教的大學內聚餐常喝酒,累積不少喝酒經驗,詹教授提醒盡量別打通關猛喝酒、不同酒類混在一起喝很容易醉,尤其半醉半醒情況很痛苦,也提醒視障朋友飲酒酌量就好。
(備註: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美食佳餚中呈現的愛
詹秀惠教授先說幾個歷史故事、經典小說情節,讓大家了解吃東西不只是「買東西吃東西」,而是透過食物和他人有愛的互動。
詹教授也提到她在二次大戰時期的日本出生,和母親搭船回國時,差點被潛水艇炸沉,因此她的母親對她很好,常煮好吃的日本料理給她吃,可惜她的母親去年中風,沒辦法展現好廚藝。以前她的妹妹們不知她的視力情形,姐妹間常有爭執,但現在知道後更能體諒,即便遠嫁國外,回台灣時不忘買魚來煎,給現在不便煎魚的詹教授吃。
讀台大研究所時,當時未婚的丈夫知道她喜歡吃蘋果,但那個物資管制的年代蘋果價錢很高,台大附近水果攤都沒賣,男友還是買來再削好給詹教授吃,詹教授開玩笑說或許這就是愛的攻勢。詹教授還提到有位貴為千金小姐的大學同學的相處經驗,大學畢業後,她有次到這位同學家拜訪,同學會主動到菜市場買菜煮好吃的料理給詹教授吃。
參與者佩服詹秀惠教授有備而來,分享內容很有料。既然吃是民生大事,參與者迴響當然很熱烈,分享各式美食佳餚訊息,及包粽子、吃水果、應酬、找素食餐廳、看食物標示經驗,外加與朋友聚餐的趣聞。
照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