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重建分享會

來點休閒運動調劑一下!

上架日期:2010-07-27

時間:

99年7月3日14:00~16:00

主持人:

詹秀惠教授

內容摘要:

身為文學博士的詹秀惠教授先引用《禮記》「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開場,提示休閒的重要。也提到2003年12月5日歐美國家盲人日發表一份報告,由於視障者因行動力有限,30歲後有很高比例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應用各種方式鼓勵視障者活動,減少醫療支出成本。
單獨一人可做什麼運動?
詹秀惠教授先將基礎運動分成「動功」與「靜功」,再分享個人的動功。
動功:起床後自行按摩、飯後可在家自行鋪藤蓆,在藤蓆內原地慢慢散步,除知道範圍確保安全且按摩到腳底
她曾把啞鈴背到背包內增加重量,在住家附近大步走而非拖著腳步走,增加運動量,即便其他人另眼看待也不怕,認為逍遙自在就好,畢竟如無運動習慣,骨骼內的鈣質流失更快。也提到平常會去游泳池游泳,但有游泳偏離水道而踢到別人的經驗。
除此之外,有幾個資料可作參考:
想做伸展運動,可到衛生署「健康99」衛生教育網站搜尋「國民健康操」。
《腦內革命》一書第二章提到做強烈運動,血液不易流到骨頭,運動效果有限;然而做伸展運動,血液會流到骨頭,讓肌肉充分運動。
《每天108拜,疾病遠離你》一書。
靜功:《太極圖說》有句「無極而太極」,「靜」則是引出「氣」來,明代理學家張載提出理氣二元,和舊約聖經提到上帝吹氣而創造萬物不謀而合。因此可透過安靜靜坐半個鐘頭,排除自我意識,過程中如想東想西沒關係,當雜念排除就達到心齋坐忘境界。
至於一個人可做什麼運動:詹秀惠教授推薦學瑜珈、易筋經、長命拍打功、甩手功、中華金剛無相禪學學會的逆氣吸運調息呼吸,和太極拳丹田、撞壁功。
(備註:上述運動建議有專人指導,以策安全)
唱歌跳舞最在行
詹秀惠教授表示唱歌是最好的內部運動,活動到口腔、胸腔、頭頸,可善用現有視障音樂教學資源學習;很多人以為視障者不會跳舞,其實只要找對老師學習,視障者能跳多種舞蹈,有助練習平衡、下盤且全身皆能運動到,但須注意身體靈敏度。
(備註:台北市視障音樂文教基金會有提供相關課程)
逛街購物先找對地方
經常出外逛街的詹秀惠教授建議,中途失明者逛街購物應先挑選合適地點,較容易逛得開心。她以逛台北城中市場經驗說明,因為能在同一地方購得多樣物品,且商店老闆熱心,行動上較為方便。
開心旅遊好方法
擁有數次出國旅遊經驗,詹秀惠教授建議如需專人協助導引,盡量提早向航空公司表示,以利航空公司作業;善用旅遊地的交通票價優惠,能玩更多景點。
(備註:7月31日場次《好的旅行?心情上天堂!》將請曾任旅行社領隊,帶團經驗豐富的陳嘉隆教授更深入分享如何開心旅行)
參與者聽了心有戚戚焉,分享不少運動及旅遊經驗,整理如下:
台中的賴小姐建議運動前可先跟場地附近的同好打個招呼,或在運動衣作標示,保持距離以策安全。而且視障者不只需要運動,也需學習放鬆,因為其他人能從腳步、臉色就能看出心情緊繃還是放鬆。
台南的王先生提到今年四月內政部增列體重機、血壓計等生活輔具補助,希望視障朋友注意自我保健;他則自行購買其他運動器材,在像健身房的家裡運動。
台北的林先生提及中途失明者陳嘉隆教授每週定期提供氣功練習指導。
(備註:如有興趣了解,可參與7月31日場次《好的旅行?心情上天堂!》,特別來賓陳嘉隆教授將與各位分享)
香港的梁先生分享在紐約旅遊經驗,建議視障者到不熟悉地方旅遊應保持警覺,確保安全。

照片分享:

照片:現場參與者透過網路電話參與討論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