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03年4月20日下午14:00-16:00
特別來賓:賴智傑先生
內容摘要:
一.迎接黑暗的來臨:
17歲高中時期,突然發現必須要跑到最前面才看得到黑板的字體,檢查後,發現有視網膜病變問題,而這狀況不知該如何向同學說明,就這樣迷迷糊糊的畢業了。和其他患有類似情況的人所不同的是,自己周邊視力視野較廣,比針對細部影像的中心視力佳,且晚上比白天看得更清楚,只是會怕光。
顧慮到自己升學是有困難的,也認為該學一些技能,因此從高中時,就在半導體公司的基層做起,選擇別人不想要又不太需要用到視力的工作,過程雖辛苦,但至少覺得自己有能力就業,最後還升到整個生產線的領班,而技術性的職務對視力是很大的負擔,後來還嘗試兼任燈光較暗的觀光飯店大夜班的工作,暫時過著一點到十點在電子公司,十一點到隔天七點在飯店的忙碌生活,因業務所需,一邊用放大鏡自修日語,也由於每天都要接觸日本人,因此語言能力大有進展,同時也獲得許多有趣的經驗。但視力狀況隨著飯店櫃檯工作的電腦化,也宣告了自己無法再接續此份工作!
二.邊緣人的生活
由於不知從何講起,也不願提起自己視力方面的問題,或主動求助於他人,因此社交生活圈越來越小。
三.喚起沉睡的細胞
經由親友介紹後,說服家人,讓自己前往新莊盲人重建院的住宿型環境學習,然而在當時他們對視障者還抱持著一些刻板印象,怕自己出來後會有負面影響,所以並不支持,因此溝通了很久,還是去了。利用一年半的時間,學習按摩及調音技術,並勤加利用課餘時間練習與自修,甚至也能幫助其他同學,在那段期間,交到一生中難得的知心好友,而充實的課程訓練後,也順理成章地前往桃園大溪河合鋼琴的工廠工作。
四.重回職場
(一)發現目前台灣從事調音工作者,約十分之一的人才有執照,想透過取得調音師執照,證明自己能夠勝任品保課的工作,而非因他人同情,才給予這份工作,所以一開始就設定了要考取調音師的目標。
(二)調音師的考試必須於100分鐘內調好一台鋼琴,而15分內要排除直立式鋼琴的障礙,調音部分,是自己最擅長的,但維修部分,受限於視覺障礙,顯為困難,因此向公司爭取時間勤加練習,也預先設定好自己專屬排除障礙的標準作業流程(SOP),後來有五位同事一起考照,結果自己是唯一的視障者,卻也是唯一合格考取調音師證照的人。
(三)之後有機會回到新莊盲人重建院指導調音技術,也利用其餘時間從事按摩理療的工作。
五.勇於嘗試不設限
(一)想藉由運動,加強體能,經朋友介紹,相約到啟明學校學習游泳。由於每天都去晨泳,所以必須維持規律作息,就未再像之前頻繁和朋友聚集聊天到快天亮的情形發生了。
(二)啟明的徐老師,認為自己游得不錯!建議前往馬爾他參賽,還因此勇奪第一名,成為了國手。
(三)偶然看到一位有雙腳、無臂的選手,贏得了蝶式金牌,才瞭解在這世界上,即使是患有身心障礙,仍具有實力的人大有所在。
(四)認識了現在的教練,便開始了游泳訓練,發現過程很辛苦,由於視力大不如前,需藉由摸索來克服許多問題。一次,手部在陌生場地受了傷,還掛了急診,缝了六針,開始掙扎是否要繼續下去?但聽到一位肢障朋友及其他人也都同樣會受傷,經一番思考,認為這畢竟是自己初次與社會連結的活動,若選擇放棄,就更沒機會去挑戰其他項目了,因此決定接受與適應去面對各種變化及挑戰。之後也參加了不少比賽,因此「游泳」為自己的人生開啟了一道出口。
六.複製幸福,快樂的人生
(一)從游泳比賽所獲得的成功經驗,複製到更多的運動項目上,如盲棒、馬拉松等,也參加了鐵人三項:包括游泳、騎腳踏車和跑步,還有二十幾分鐘內完成101大樓的登高。
(二)藉由運動訓練和比賽,可不斷引發去經歷的企圖心,較不會排斥接觸新的事物。也透過溝通與協調,爭取到更多機會,像之後2到3年,也都有開放給視障朋友來參加101登高比賽。而鐵人三項這個項目此慢慢開放出來。另外展翼合唱團的腳踏車隊也有蓬勃的發展。除了為視障朋友們出一口氣,同時可帶給社會正向的典範。
(三)今天也帶來一顆由美國所研發盲棒使用的球,以及符合盲人游泳比賽規定不透光的蛙鏡,讓大家看看有甚麼不同。
結語:藉由幾次出國比賽和騎車環島的機會,感受到特殊的民情與文化,都是非常棒的經驗!而參加四大國外馬拉松賽事,對於大會在籌畫與設計上的用心,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其實有些部分,相信台灣也有能力做得更好。建議大家,可試著接受一次不同的生活歷練,來獲取特別的感受,甚至可認識許多不錯的朋友!
七. 分享與Q&A
筱華:請問您對視障的游泳初學者有何相關建議?
智傑:建議初學者,剛開始練習不要在太深或水流急的地方,可先在25公尺的游泳池內,使用浮板沿著水道線,以打水動作體會推進的感覺。重要的是,要先讓自己不會怕水,並注意換氣是否順暢,手腳的動作先以浮板不斷作修正,而視障朋友練習時,必須先計算自由式划幾下?蛙式划幾下?並要非常專注於游泳這件事上。
向銘:現在我還蠻喜歡運動的,也有參加去年223的渣打路跑,對於跑步也有所夢想和憧憬,請問視障朋友要跑步,可從哪裡著手或做訓練?
智傑:開始學習跑步的人,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夥伴,目前自己也在中華視障路跑協會裡,有發起社區陪跑員的制度,而每個禮拜二、四晚上八點在信義國中,也有很多視障者和陪跑員在那裡練習。
向銘:可以把跑步當職業嗎?
智傑:曾碰過一個跑得最快的視障者,他也是渣打的視障路跑代言人之一,原本就很喜歡跑步,雖中途失明了,還是繼續跑,在非洲,他最好的成績是42公里約2小時40多分。所以視障者要以跑步當職業,在平時的練跑,必須下很大的功夫,也可以到健身房做一些肌力的訓練,以免受傷。像自己跑了十幾年,約3、5年後,心跳從75下減到62下,越跑越不會喘,感覺心肺功能變得更好了!
金城:正常的選手約每分鐘五十幾下。
智傑:橫越沙哈拉沙漠的超級馬拉好手林義傑,曾經心跳量到每分鐘38下,難怪都不會喘! 心肺功能好的話,就不容易感到疲倦,也較為健康。像一般人心跳到了85下,醫生就會開藥。所以,養成運動習慣是很好的一件事!
筱華:請問您跑步以前,會先吃點東西嗎?
智傑:經過試驗,覺得空腹跑步比較適合自己。
小柚:補充一下,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像有低血糖問題的人就不適合空腹運動。
伯含:像老師跑步是跟別人比還是自己在跑而已?
智傑:三年前,自己在國道馬拉松比賽時得到了冠軍,成績是三小時四十幾分,當然剛開始也是會檢視每一次的成績有否進步,後來則都是自己跟自己比賽。
下回預告:
5月4日分享會由一位文藻外語四年級的學生---朱禹豪,很會唱歌也會演講,更曾獲得周大觀全球熱愛生命獎喔!一起來聆聽他精彩的分享吧!
另外,提醒大家一下,這次分享會由於進行的欲罷不能!所以中間沒有休息,只有一個音檔喔~
照片1:大夥兒聚精會神的聆聽智傑激勵人心的生命故事~
照片2:讓大家來認識一下,盲棒使用的球和游泳時需要的消波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