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重建分享會

生命急轉彎--中年歸零後的再出發

上架日期:2018-12-03

日期:107年11月24日(週六),14:00至16:00

主講者:楊聖弘先生

講題:「生命急轉彎--中年歸零後的再出發」

我是聖弘,也許許多人都很肯定我所參與的一些活動、所做的事情,然而我必須說,這些事情的推動,是透過很多人的幫助及合作才能促成,並不是我一人的功勞。我想在這些過程中,我有一些自己的理解與大家分享,當我在做這些事情、到這些地方,我所思考的,究竟如何讓大眾不去在意視障這個標籤?當然我並不討厭這個標籤,但這些故事依然要從我視障的身分開始說起……。

不會按摩、不懂算命、音樂不行,我的職業生涯怎麼開始?

在大學畢業後,我與大多數視障者一樣,面臨了相同的問題,我該做什麼工作?多數視障者都會的技能我都不會,自身就讀的科系與視障的身分,又更加限縮了許多可能,在茫然中,我嘗試了許多事情,卻也因此花費了一年探索,感到一無所獲之際,我先在淡江大學資源教室找到了視障電腦推廣與點字校對的工作。

然而這樣的工作使我更加茫然,沒有任何先例可參考,不清楚自己的工作目標與價值,當時我的想法是,既然沒有框架那我就放手去做,年少的我向有聲雜誌的主任自我推薦,獲得了一些創作的版面,可是大膽的嘗試後問題出現了,沒有任何經驗與概念,我情急之下拼湊了第一期,結果慘不忍睹。

經過了第一次的失敗,我想不能這樣下去,我更用心的製作節目,加入了許多創意,甚至讓艱澀難懂的電腦知識,透過趣味的方式呈現。一番努力後,節目廣受好評,這樣的經驗使我非常難忘,也在製作節目的過程獲得了成就感,更因此使我開始接觸廣播節目的工作。

45歲前的精采人生:

因為期許自己從事按摩以外的工作,所以嘗試做不一樣的事情,透過廣播節目,我們讓大眾更了解視障者,以及在不同工作領域都有視障者的身影,這個過程裡,參與了視障者的職業重建,帶著「玩」的想法,我們想著如何讓視障者可以在職場上有不一樣的可能。

這些過程是美好的回憶,不論成敗,許多人陪著我們一起努力、一起玩出多樣的可能,當然也會遭遇困難,雇主的不理解、社會的不友善,讓我決心投入社會倡議的工作。要促成一件事情的達成,絕對不是一蹴可及,需要許多人一起努力,因此我必須強調不是我一人的功勞,且要感謝身邊的朋友們、各個倡議單位的夥伴們,以及立法委員們的大力支持,才能有如此豐碩的成果。

什麼樣的原因,決定讓一切歸零?

在職業重建和倡議工作中,透過許多對話,當我看見、聽見人們經過一些努力,給予些許適當的協助後,能夠有很好的改變,那是非常開心與感動的,有了一些想法後,我決定攻讀心理諮商的研究所。我幸運的考上了,但也困擾著自己是否要考取心理師證照,以及自己在追求理想時,是否能兼顧經濟與家庭?經過多方考量,我毅然決然的辭去工作,成為了實習心理師,在尋找實習機構與實習過程中,我明白視障者要找到實習機構、執行諮商會談以及與人群互動,難免的都還存在著一些不理解,但也因此我經過了一些動人的故事、與一些特別的貴人相遇,繼續在這條路上前進。

從小面對自己視障者的身分,我起初非常抗拒,討厭身為視障者的自己,歷經長年歲月,我也有不同的觀點,這些歷程代表著我的改變,同時顯示著社會的刻板印象,我想框架塑造了我們的恐懼,因為社會大眾還不習慣「視障」這個名詞,然而即使環境如此,我認為我們依然要有我們的想像、嘗試挑戰,為什麼呢?因為「好玩嘛!」。不在乎這些框架,我帶著這種心情不斷嘗試新鮮事物,相遇了許多貴人、留下許多深刻的回憶,也對於社會現象有很多思考,當然我也期待有更多人可以和我們一起前進,「玩」出更多的不一樣。

主講者

分享會現場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