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99年5月28日14:00~16:00
主持人:
郭淑瑛女士
內容摘要:
郭淑瑛女士分享在新莊盲人重建院住宿,接受密集定向行動訓練經驗,定向訓練師在訓練場及實際生活,依視力衰退原因教導以其他感官判定位置。淑瑛建議除學習使用手杖,也需學習人導法,請他人導引時即可說明怎樣協助較適合。
搭乘交通工具妙招如下:
1.搭公車:在站牌附近請路人、店家幫忙注意,或聽公車經過直接攔下向駕駛問路線;部分中途失明者會製作牌子,讓駕駛注意,但公車可能過站不停。
2.搭捷運、火車、高鐵:先確認班次和下車站後至目的地步行時間、轉乘資訊,再推算出門時間,如有需要可請站務員協助導引。訂不到位子時,可向售票員要求購買保留位,但如有人陪同需至站長室劃位。
3.搭飛機:找櫃檯人員協助即可,不一定要人陪同。
平常生活定向方法:
至親友家拜訪前先問地址、交通路線,了解當地路況和門牌配置原則,用聽覺感受車流方向,但路面施工、下雨天易造成干擾,最好請人協助導引、搭計程車或暫不出門。也建議弱視朋友儘早學定向行動訓練,平常以全盲模式行動減少衝擊,確保安全。
一般中途失明者家庭擺設非無障礙,且家人還不一定接受事實,行動需格外小心。淑瑛也建議中途失明者可學習使用其他感官,對房屋內部結構多一份了解。
路邊行走:要注意矮樹枝、電話亭、高低不平騎樓。
參與者討論非常熱烈,整理如下:
出門配備:手杖選用堅固、質輕耐用、收納方便最好。也要注意身邊情形,東西裝後背背包較方便行動。
視障者不拿手杖原因包括好勝心、怕別人知道、受負面對待經驗。淑瑛表示即便不拿手杖,別人仍會看出視力衰退事實,再說安全考量下,不拿手杖行走與使用雨傘代替絕不是好方法。
來自香港的參與者說明當地有聲行人號誌聲音,以答答聲頻率作是否穿越馬路參考(詳情可聽音檔分享「香港有聲行人號誌聲音」);
來自南京的參與者說明中國大陸視障者定向行動訓練服務在發展中,主要提供短期訓練,然城鄉交通差距,視障者在城市行動較方便。
淑瑛建議視障朋友督促政府提供完整定向行動訓練服務,以多元服務模式學習系統性的定向行動能力,能自由行動,而非侷限在生活中常去地方。
行動上最擔心別人太熱心,沒先詢問清楚是否需幫助、目的地,或未明確說明方向,結果走錯地方。也擔心遇到醉漢、有不良意圖者、未控制病情的流浪精神病患干擾行動,甚至影響人身安全。淑瑛建議可要求政府機關、交通業者、醫院訓練工作人員時,教導了解視障者需求,使用適合的協助方法。
淑瑛最後分享一句話:相信大部分的人是好人,可尋求幫助,被拒絕沒關係,別人也有拒絕的權利,平常心看待就好,畢竟心情不佳,會影響定向行動能力。同樣也需培養自信心,換個角度看待,因為其他人的錯誤、傷害有時不是故意。
有參與者讚賞本會透過網路視訊舉辦本活動,讓更多中途失明者方便聽取他人生活重建經驗。
照片分享:
附註:「香港有聲行人號誌聲音」由香港梁州田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