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漫談旅遊-玩味台灣美好時光《鐵道旅行篇》
時間:
101年3月17日下午14:00~16:00
特別來賓:
陳俊源先生(現場參與)
內容摘要:
一、一位視障者,為何喜愛鐵道旅行?台灣鐵道迷人之處?
俊源首先提到自身和火車的關連是由於從小住台東,交通不如西部發達,需要透過鐵路搭車看病。慢慢發現早期鐵道遍佈台灣,就像我們小時候可發現身邊到處是鐵路 ,如中和、士林地區也都曾有火車經過。現在的捷運在以前也多是火車路線,鐵道可說是和我們的生活是非常緊密的。許多地點是「必須透過鐵路」才能抵達。在一次次的旅行中,慢慢發現到許多小車站附近景點多,而喜愛上鐵道旅行的動機也許單純是為了吃碗麵、聽聽氣笛聲或火車行駛的聲音、看看終點站的小鎮風光及欣賞出山洞後的風景。就這樣自己漸漸愛上了鐵道旅行!
二、從喜歡火車的鐵道迷,到搭火車出去玩的旅行者,這其中歷經的過程?
從一個鐵道迷去收集火車模型、當地紀念品、紀念章、火車音樂,到喜歡搭火車出遊的旅行者,在旅途中透過拍火車、聽聲音,日漸形成對火車的認識與了解,並可推測出產年份。而即使是一張小小的火車票或當地小吃,也可讓自己發現生活事物處處都有驚奇與感動!
三、視障者應如何規劃一趟鐵道之旅?有什麼要留意的地方?
由於自己身為視障者 ,無法到處拍照、四處玩。大多只能透過看書、上網、買模型。又例如聽到有人說在某某車站左邊算來第三家阿嬤賣的麵很好吃,或是哪一個鐵路支線、哪一個小鎮很有特色 ,就會滿心期待的去探詢看看!從中也發現一個人去、兩個人結伴或一群人去,風味都不一樣。
俊源也提醒大家鐵道之旅應注意事項:可事先了解地形,火車時刻表很重要 ,而車班概況和火車班次時間點的銜接、下車後能停留多久需特別注意,避免一個環節出錯,而全部delay,假日時需注意列車誤點的程度。旅途中可多利用台鐵引導服務,若是長途旅行,還要留意住宿的預先安排….等,也記得帶記錄工具 ,像是錄音筆就很好用~還可多留意台鐵的優惠套票或參加台灣好行活動,最好也可找些視力狀況不錯的朋友一起去玩,大家可互相照顧,也很熱鬧喔!
四、較適合視障朋友的鐵道旅行景點分享;難忘的旅行小故事。
自己有參與「鐵道旅行,幸福100集章」活動,花了一年的時間共集滿100個章, 一天最高紀錄可去十幾個車站。記憶中,最難抵達的車站是漢本車站。
回想以前剛到台北時 ,第一次獨自到內灣 ,當天是星期六,卻兩節車廂載不滿,到達了車站,有個店老闆很熱心,指點了內灣戲院、派出所…等所在方位,還請他吃冰!也曾在一些地點,有當地人好心的主動詢問 ,甚至也有請吃飯的 ,接觸這些富有人情味的當地人,可以省著自己獨自去找路的時間,同時還能聽到一些發生在當地生活週遭的各種小故事。
五、鐵道旅行之外-公車客運也很好玩!
如同雲、彰地區火車可到達的地方有限,但客運發達,此時就可藉由公車或客運輔助火車,來連結不同地方,到達更遠、更鄉下的地點。而且即使是同一個車站、相同的景點,哪一個時間去的感覺都不一樣,就像竹田是屏東唯一木造車站,在附近可看到一些文化古物,夜晚在昏黃古樸的街燈映襯下,也是另一種美!
六、分享與問答
現場來賓或skype線上各來自北中南四面八方,還有居住馬來西亞的、有遠在美國的,許多人都熱烈的分享到自己在當地搭火車的經驗。
秀鳳秘書長:自己曾在歐洲搭乘過百年舊火車,車廂環境髒亂,且在三個月當中就遇到了不少次的鐵道工人罷工事件,火車開到一半,就不開了,而必須由公車接駁到目的地。
王博士:1996年視力還未惡化時,一次到德國出差,於行經布拉格城市時,自己在一個約有六人的火車小包廂,同車內有幾位配槍的軍官,全副武裝並且不苟言笑,頓時想到自己正正身處在共產國家,雖然當時窗外的景致是那麼的美麗,卻一點也不敢向外看!
黃文科先生:從馬來西亞到泰國搭火車中途都不必換車。
任萬生先生:在美國,視障者搭車只要有帶白手杖即可有半價優待,不需身障手冊,但似乎無給陪伴者半價優惠。
鍾宥興先生:搭火車就會令人想到”鐵路便當”ㄟ!
林婉瑂小姐:由於自己是視障者,因為視力的不便,不敢獨自坐火車,也未曾去過小車站,真羨慕俊源去過那麼多地方,還能獨立環島一周,真是厲害喔!
黃文科先生:以自身經驗來說,於1965到1990年期間以身障身份坐火車,需以手冊先申請半價購票券,但每次搭車都需要買券。請問在台灣坐火車視障者有優待嗎?
答:在台灣,搭乘國內航線,高鐵或捷運,視障者和一名陪伴者同樣可享半價優惠。或台鐵部分也有優惠套票。另外提一下,高雄的愛之船不用錢喔!
俊源提供的鐵道小知識:
1.軌距:兩根鐵軌,也就是兩個平行的英文字母大寫I之間的距離。
2.國際標準軌距: 由國際鐵路協會UIC於1937年制定的,是1435公厘,也就是1.435公尺。
3.國際列車會因跨國際的路面寬窄、車廂大小或兩邊房子的距離而可否順利行使等問題考量,會在讓旅客先下車,而抽換車廂的『轉向架』--也就是列車的走行裝置。現代化的火車,移動不光靠單軸的輪子,而是一組兩軸或兩軸以上的『轉向架」來帶動列車在軌道上移動。而跨國際間行駛的列車,由於因應其行駛區間國家軌距之不同,會於一些邊境站或重要的路線據點,更換列車,或更換車廂的『轉向架』以符合將要開行的路段所需。這就是分享會上形容『火車要換鞋』的道理。
4.美國的火車多為貨運,一車有3~5個車頭拉著100多節車廂都不奇怪,台灣則多為客運用途。
由於王博士問到俊源何時揪團去鐵道旅遊?最後秘書長也出了這項功課,請他事先規劃行程,讓大家來個愉快的鐵道之旅,相信勢必造成迴響,來個報名秒殺的盛況吧!
隨著揮掐這首輕快的台語歌聲響起,大夥也要各自面對屬於自己一站又一站的人生旅程!希望時常環繞你我周圍的都是清新空氣、涼爽微風、美麗景致、悅耳的蟲聲鳥鳴與歡樂歌聲喔!
照片分享:
精采的鐵道之旅分享
分享會照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