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03年11月9日下午兩點至四點
特別來賓:陳敦邦
內容大綱:
一、學經歷:
參加聯考,進入文化大學西樂組音樂系的第一位視障科班生。高中時,陳敦邦就曾拿過豎笛的全省冠軍。由於他的傑出表現,文大西樂系從此每年保留招收兩位視障學生名額,替視障朋友開闢了按摩工作之外的另一條路,而他也是台灣唯一能教小提琴的視障老師。
二、視力狀況:
天生黃斑部病變,十歲視力日漸模糊,三十歲之後全盲
三、目前工作:
街頭藝人,混障綜藝樂團藝人
四、內容大綱:
(一)眼盲就醫無望----從進入盲校談起
從小因黃斑部病變,視力惡化到全盲。約民國60幾年,家人把自己送到當時的盲聾職業學校。校內伙食非常差,加菜時頂多加顆滷蛋!另外學校共有300人,水龍頭卻只有3個,沒什麼水可用,所以衛生狀況很差。並且視障生與聾啞生是難以溝通的,聾啞生也常會捉弄視障生。
(二)求學生活中的甘苦----
憑藉努力突破障礙,改變對於視障者只能從事按摩的刻板印象,成為台灣第一個視障音樂系學生。國際婦女會提供系所資金,聘請大提琴、小提琴與鋼琴老師來授課。但學生逐年遞減,到畢業時僅剩自己一人。
在中學階段,民國63年4月的一場豎笛比賽,獲全省第一。當時半工半讀,以按摩工作賺取生活費。
民國六十年代的公立大學,大多不願收取視障生,而淡江文理學院中文系第一個開放收視障生,第二年又多了歷史系的4個名額。當年的大學聯考,僅師大、東海、文化、東吳四所有音樂系,而自己後來選擇了文大。
(三)教琴的生涯---一個視障工作者的甘與苦
自幼家境清寒,卻有幸可以學小提琴,而自己也效法范仲淹的讀書精神來練琴,當時31名的學生中,就屬自己一人最認真,背譜能力也強,因此引發一些同學的排斥。大學時同樣也半工半讀,教學時,很怕暴露自己是全盲,因無法看見學生的表情而感到困擾,欲取得家長的信任也很辛苦。而當時的教學原則有三不:一、不上廁所、二、不穿拖鞋、三、不敢喝水,也因為看不見所以更加努力!認真教學絕不放鬆,想辦法讓資質不錯的學生趕緊學會。
長達36年的教琴生涯,是全國唯一教小提琴的視障師,學生學習成效良好,還有家長會指定由那位看不見的老師---陳老師(也就是自己)來教。直到四年前,才放棄了教學,專注於從事混障綜藝樂團之表演及街藝的工作。
(四)視障者的愛情觀----
對於兩性愛情觀,自己有研發出一個理論,也就是男女雙方在一起的基本要素有五個,依序是性感、喜悅感、滿足感、安全感與幸福感。
(五)視障者如何在黑暗的生活中活出有光明的品質來?
自己認為以外觀、思想、與外界溝通、互動性各項目來衡量,在所有的身障類別裡,視障者相較之下是較幸運的,而智能障礙者則是最沒有煩惱的!視障朋友雖外出不便,但回到自己的熟悉的家中,仍可行動自如,做其他事也還OK,故絕不要貶低自己的價值。
另外,自己認為旅遊並非觀光而是必須運用感觀,旅行前,會先做足功課,充份了解當地的地理環境與人文特色,曾去過尼泊爾、美、澳、紐、法、日、德、中國大陸等國家。建議視障朋友可多參與,以豐富人生閱歷。
(六)如何面對生活中所有的打擊---努力償還負債五百萬
過往曾經300萬元,拿去玩股票,倒賠了100萬,仍然認真教學賺錢。86年時,二度再婚,因妻子熱衷於炒房地產,從擁有3棟房子,到賠光自己所有的資產,以致於不得不又重新出發!人不怕欠錢,就怕不還,所以有責任努力工作。目前週一至週日天天上工,除了街藝的工作,還接演講與六、日的表演邀約,預計明年春天就可以還清所有債務了!
(七)問與答
1.請問學習小提琴是否比學習中提琴和大提琴還要困難?
答:其實都很難,而學琴的姿勢很重要,一旦姿勢錯誤,音色就會受到影響。
2.自己以往曾練習小提琴,練到手指長繭,這樣是否合乎常理?
答:這是因為手指練習與按弦的方式有誤,或過於用力,照理是不應該會長繭的。
3.請問老師星期一在中正紀念堂捷運5號出口的表演時間為何?
答:約每週一下午4點至8點這個時段。
4.自己本身弱視合併精障,當今治安混亂,社會大眾常加以汙名化,將過錯加諸於精障者的問題。而對於您所提到的一些見解,深感有建設性,故想請問老師對於精障有何相關建議?
答:精障是由諸多原因混合而造成,精神分裂患者,對於事物易有偏激的思想,應保持平常心,不要因為被汙名化的刻板印象感到灰心,除需以藥物控制外,可多從事閱讀及與培養各項興趣,讓自己開心、沒有壓力。
請留意本次僅有一個音檔~
照片分享:
照片1:
大夥兒聚精會神的聆聽陳敦邦老師以詼諧有趣的口吻道出自己的音樂奮鬥之路
照片2.
有藝術氣息的敦邦老師正專注地彈奏著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