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家人更需要照顧怎麼辦?
時間:
100年04月30日下午14:00~16:00
特別來賓:
龍祥燕女士(現場參與)
內容摘要:
龍祥燕女士在一般民眾不清楚什麼是老年失智症的20多年前,先後照顧年邁的失智父母10餘年,處理過各種狀況,對於如何照顧罹患老年失智者頗有心得。
她建議如家人罹患失智症時,先別慌,因為每個人失智原因、退化情形不一,先了解病情及就醫資訊、社會資源,再和其他家人一起討論照顧責任分配,不宜單獨承擔照顧責任。龍祥燕女士也因此感謝兄妹一同面對,不然會受不了單獨照顧失智父母的壓力。
是什麼讓龍祥燕女士撐過照顧失智父母的壓力?是意志力和信仰,還有對父母無盡的愛…在考量視力與平衡不佳的情況,參考醫院表格再製成表格來記錄父母的身體狀況方便與兄妹交班時的參考(可詳見龍祥燕女士所作《爸媽我在這裡》一書附件)。而失智症後期在家照顧需準備許多相關輔具,其中不少項目全民健保未給付,且當時不知社會局有生活輔具補助,即使知道也抽不出時間申請;加上失智老人防衛心強,會拒絕不熟識的社工員到家訪視,因此社會資源更取得不易。龍祥燕女士也建議如父母同時罹患失智症,在條件許可下,可分開在不同手足家中照顧,除減緩病情惡化,也減少不必要的衝突行為。
(編按:現行生活輔具補助申請流程為先自行購買輔具,購買後三個月內持收據向所在地社會局申請補助)
談到照顧失智父母的不為人知地方,由於照顧失智老人須隨時注意其行為,像是忘記生活事務如吃飯、洗澡等,因為較少參與照顧之其他家人可能不清楚實際情形而產生誤會,而責備主要照顧者。這時可先和其他家人討論失智長輩情形,且發生次數多了,就能發現失智長輩行為模式、所說內容準確度有限,當成他們是希望得到愛、關照,調皮的「返老還童」老小孩就好。
面對父母過世後的失落感,龍祥燕女士當時依靠信仰、朋友支持和本身意志力走過來,龍祥燕女士提出照顧父母也能兼顧本身身心健康的建議:除了解父母身體狀態,及參與病友團體了解就醫與社會資源,決定後續照顧責任安排,重要的是身體先顧好、存老本,並與不同類型朋友交往互相支持與學習。
龍祥燕女士期待政府能更重視長期照顧問題,除提供經濟補助給專職照顧失智患者的家屬,也應訓練更多對失智症熟悉,且能得到失智老人信任的社工、居家服務員提供服務,並加強宣導讓民眾了解什麼是早早期的失智症,因為大家總會有年老的時候,如能及早發現後能得到完善照顧、若能在家人的陪伴中生活是多麼美好的事呢!另外承擔照顧責任的家屬往往辭掉工作專心照顧,在結束照顧責任後,要如何渡過往後人生更需社會的關注,因此相關經濟補助、職業訓練、心理支持等社福服務也很重要。
老人照顧議題在現代社會很熱門,現場與線上參與者紛紛提問、分享經驗:
參與者周老師分享先後照顧年邁公婆、父母經驗:由於身為長女得扛起照顧責任,加上那時女兒年紀還小需要照顧,生活是蠟燭兩頭燒。父母過世後面對視力衰退影響工作,除擔心影響到退休金,也擔心女兒能否獨立自主。因此認為提供照顧較提供金錢重要,因為相較家屬幾乎24小時全天候照顧,現有喘息照顧等服務時數補助僅是杯水車薪,對家屬幫助有限,期待未來增加相關服務時數,讓家屬的照顧負擔得以減輕。
問:本身為視障,然需照顧之父親希望自己能餵飯,要如何處理?
答:可先與父親溝通說明本身限制,再由明眼家人協助餵飯,並給予口語鼓勵、在旁按摩。如能自行用餐,可套上圍裙防弄髒。
參與者賴女士分享照顧父親經驗:原本覺得送罹患失智症的父親到安養院照顧很不孝,但透過「老朋友專線」查詢失智老人服務機構,再用很多心力找適合的機構照顧,並常抽空與父親見面,父親對此相當滿意。
本會王建立理事長分享照顧母親經驗:雖明瞭失智母親住熟悉的地方較有安全與歸屬感,然對主要照顧之手足負擔較大,因此採手足間輪流接送母親回家照顧。如不便提供接送回家照顧,可分擔費用給負責照顧之手足,也抽空與母親見面,同時給負責照顧之手足肯定並協助照顧,讓手足得以喘息。
龍祥燕女士與本會在此,提供長期照顧相關服務資源給各位參考:
單位名稱 | 聯絡資訊 | 服務項目 |
---|---|---|
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失智症家屬互助聯誼會 | 電話:02-2365-7780分機14 林小姐 網址:http://www.kungtai.org.tw | 1.定期索取失智症雙月刊 2.得到失智組相關活動訊息 服務對象:家中有經過確立診斷的失智症患者 |
台灣失智症協會 | 電話:0800-474-580 網址:http://www.tada2002.org.tw | 1.失智症關懷專線 2.失智症專業網站及資訊宣導 3.失智症社會支持中心 4.教育訓練課程 5.家屬團體 6.瑞智學堂--輕度失智健康促進服務 7.失智症早期篩檢 |
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 | 電話: 02-2332-0992 網址:http://www.cfad.org.tw | 1.聖若瑟養護中心 2.日間照護 3.居家服務 4.篩檢宣導 |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心理支持中心 |
電話: 0800-580-097 網址:
|
1.心理協談(包括剛結束照顧生涯者) 2.相關社會資源介紹及轉介 3.家庭照顧者關懷活動 4.照顧者支持團體 5.出版會訊、照顧者特刊 |
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 (原台北縣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 | 電話:02-2541-7094 # 17、21或22 網址:http://www.takecare880.org/ | 1.辦理家庭照顧者活動:照顧訓練班、支持團體、溫馨茶會、抒壓旅遊、機構參訪 2.社區宣導講座 3.電話問安/諮詢/服務轉介 4.手冊/刊物發行 5.到府照顧技巧指導 |
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老朋友專線 | 0800-228-585 | 服務範圍:全台各地 服務對象:老人和一般民眾 服務項目: 1.老人福利諮詢、老人福利機構查詢。 2.老人家庭、社會環境、人際關係等心理調適問題。 3.老人醫療保健、文康休閒、志願服務諮詢。 4.老人保護與老人福利法律之諮詢。 |
行政院衛生署長期照護諮詢專線 | 412-8080 | 99年12月20日啟用,專線會依發話地點連結到當地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 服務對象: 1.年老、疾病或身心障礙等因素失去自理能力,需他人提供長期照護者 2.需長期照護者之家屬。 服務內容: 1.喘息服務、 2.照顧服務、 3.老人營養餐飲服務、 4.居家護理、 5.居家(社區)復健、 6.輔具購買(租借)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 7.交通接送、 8.查詢長期照顧機構訊息 |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失蹤老人協尋中心 | 電話:02-2597-1700 網址:http://www.missingoldman.org.tw | 服務對象: 1.65歲以上老人 2.18歲以上身心障礙者 服務內容: 1.推展失智症老人、身心障礙者預防走失宣導工作,透過公益廣告片及文宣品宣導預防走失觀念,並喚起社會大眾為老人配戴預防走失手鍊,以預防老人走失。 2.失蹤(身份不明)老人協尋及資料比對查詢工作。 3.拍攝公益廣告片宣導失蹤老人協尋工作,喚起社會大眾關注,協助提供情報。 4.結合相關單位共同協助失蹤老人協尋工作的推展。 5.提供失蹤者家屬之心理、情緒支持。 6.提供相關福利諮詢及轉介服務。 |
台灣長期照顧專業協會 | 電話:02-2556-5880 網址:http://www.ltcpa.org.tw | 1.老人及失能者照顧方式說明 2.相關社福服務簡介 3.評估量表下載 |
台灣各地長期照顧中心聯絡方式如下,在此感謝台灣長期照顧專業協會提供,
網址:http://www.ltcpa.org.tw/public/choose_03.html(於新視窗開啟)
另外分享結束後,恰巧新聞大篇幅報導長期照顧法送立法院審議,以下是長期照顧法草案的PDF格式文件連結:
照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