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重建分享會

看不到不會是學習障礙

上架日期:2015-11-06

看不到不會是學習障礙

日期: 2015/10/24

主講者: 黃國晏先生

 

一、開場

   1.失明的調適歷程:

      創傷-震驚和否認-悲傷及退縮-屈服及鬱悶-重新評估及再肯定-自我接納及自我尊重。

   2.障礙與損傷

        障礙是需考慮損傷狀態/功能限制/社會角色/外部環境。例如:色盲者,使用輪椅的障礙者,不會法文的台灣人。

        分享~美國911事件時,盲眼人帶著許多明眼人在沒有電力及光線的環境中逃生,損傷是單指失去該功能的狀況。

   3.惠明學校與啟明學校的經驗

        教育體制給的協助不足,按摩課與鋼琴調音的學習上均不順利,自他去美國念書後更發現:障礙者的障礙經驗是來自外部結構的阻礙,並非真的是視力不方便而造成的障礙

   4.台灣師大第六屆傑出校友

   5.台中啟明學校教學生涯

      火星上的人類學家,有很多視障孩子離鄉背井到台中念書,教的是盲多障兒童,這經驗讓他想到如果融合教育做得更好,則這些孩子無須離鄉背井念書,且想知道國外的文化是怎樣對待視覺損傷者,就決定到美國念書

二、國外的學習

   1.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盲人可以約好時間,有專人導覽且”可觸摸展示品”,可見有在為盲人著想,願意找出方式幫助盲人也能享有觀賞展示品的機會。

   2.哥大學院與圖書館的智慧女神

      如果找到智慧女神的貓頭鷹(在智慧女神的裙襬下面),則學業會順利。

   3.紐約中央車站

      那是一個三鐵共構的車站,國晏常常去,發現交通非常方便,感到在美國走路沒有導盲磚,反而比有導盲磚的地方好走,因大部分都是平坦的路面,對盲眼人造成障礙的,主要是外部環境對盲人的誤解與不友善或不支持的態度,不真正是本身能力的問題.

三、生活經驗的分享

    1.年輕少婦還是老巫婆.

       一張錯視的照片,不同角度看到的就不同,同一張照片,有的人看到的是年輕少婦,有的人看到的是老巫婆,又例如,身材不夠好的人”我只是用我的鮪魚肚遮住我的人魚線”

    2.看不到有時反而成為學習的助力,例如比較少亂跑浪費時間,可以更專注在學習,也知道自己要更早準備好,甚至要比別人更認真。

四、Q&A

   1.國內還有甚麼較少人知道的資源:

      台中科博館可以教視障孩子做DNA的模擬活動,美術館有繪本與口述影像。

   2.在學校學生對他的接納度如何?

      即便同樣的教法,不同屆評價也不同,如果有機會多溝通或多討論,則有機會得到更多的回饋,且感覺上特教系的學生主動積極度比較低。

   3.改作業怎麼做?

      作業用電子檔,讓電腦協助閱讀的工作,並用電腦批閱回覆。

   4.班上同學在課堂上在做甚麼如何得知?

      真的看不到同學在做甚麼,不過上課不是讀多少書的問題,而是上課有沒有在發表以及動腦的習慣,

黃教授準備有聲音的投影片仔細地跟大家解說

圖一:黃教授準備有聲音的投影片仔細地跟大家解說

黃教授分享自己求學的趣事

圖二:黃教授分享自己求學的趣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