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06年7月16日
主講者:張竹娟小姐
主題:遠離非洲的女人
一、移民之路
當時面臨裁員的困境加上先生的工作做得不愉快,剛好有去南非發展的機會,於是26歲那年選擇去南非,當時還挺著大肚子呢!南非是另一個世界,這裡的景色是在台灣從沒看過的,坐在遼闊的草地上,看著天上一朵一朵厚厚棉棉的白雲,瓦解我離鄉背井來到異地的恐懼。
南非並沒有我想像中的貧窮,生活品質非常好,物價便宜,當時台幣對南非幣是10:1,在南非買了一棟房子大約600坪還有一座游泳池、一個網球場和一個玫瑰花園,只花了台幣約170萬元,請一個外傭一個月約台幣800元,一年還可以回台灣三到四次,在南非的生活過得很好很舒適。
直到孫運璿拜訪南非,原來沒身分在南非生活的我,拿到身分了,拿到了身分我能夠開店了。經營生意也多達10年之久,但隨著大陸移民入續湧入,生意越來越難做,加上兒子的教育需求我到了馬達加斯加,馬達加斯加的環境很貧窮,很多人都無法適應,但我堅持下來,開始進海蔘跟寶石做買賣的生意,但沒幾年大陸人又擴及到馬達加斯加,只好又飛到坦尚尼亞,做木材的生意,但因後來政策已改不准原木出口,當時有一批貨櫃被扣,損失一筆錢。就這樣來回在非洲奔波了20幾年。
二、遠離非洲
2009年,回台灣跟媽媽去進行健康檢查,醫生告訴我眼睛後面長了一顆瘤,當我聽到我眼睛長了一顆瘤時,我的心情很鎮定,或許是因為我在非洲看到黑人的窮困、疾病等等,我可以都可以適應非洲這樣的環境,那現在我只不過是長了一顆瘤,所以我的心情可以很平靜去看待,這是無形之中給我的資產。確診後是腦膜炎,長的地方是千分之一的人才會長的地方,而必須要趕快開刀,開刀後右眼完全看不見,左眼還有0.4。因為眼睛出問題,沒辦法繼續在非洲待下去,在非洲的一切全部留給員工,不帶走任何東西。
三、失明後的轉變
把失明這件事視為是我的功課,原本個性急躁口氣很大,年輕時跟老公常吵架,但現在我學著放慢,老公說我現在變得很不一樣,個性變得很溫柔,不發脾氣。在南非抽了10幾年的菸,但因為兒子鼓勵我戒菸我也慢慢的把菸戒掉,我慢慢地改變自己的想法、個性,凡事往樂觀的方向想,漸漸地也影響周邊的人,這是我失明後的轉變。
圖一:竹娟姊鼓勵大家轉念讓心情更愉悅
圖二:竹娟姊現場高歌一曲,大家認真欣賞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