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重建分享會

一位精通九國語言的西班牙盲人談論世界各地盲人的生活,教育與謀生技能

上架日期:2010-11-22

時間:

99年8月21日上午10:00~12:00

主持人:

Mr. Pedro Zurita

內容摘要:

Mr. Pedro Zurita首先透過網路電話用中文向參與者問好,接著分享見聞:

哲學命題:

失明確實帶來不便、麻煩,因此視障者透過教育、科技以減少不便及麻煩。然世上常有明眼人持虛空想像的錯誤負面偏見,造成視障者更大的麻煩。視障者有和其他人打成一片的生活目標,須捍衛這分權利。
不可諱言視障事實會對人生造成重大影響,但每個人都有決定其行為的權利,因此會以不同想法、個性應對。

教育:

教育的重要性無庸置疑,以往視障者安置在特定機構接受教育,西元1950年代美國開始出現統合教育後,視障兒童在居住的地區和明眼兒童一同上學,學校應在教學環境配合。視障者也應表達不能被剝奪、隔離與明眼人相處機會,得以發展自身潛力。
雖然明白此目標不易達成,但困難不等於不可能,不能讓任何一個人被排除在教育之外。

就業:

人生中重要成就常來自工作,理想中的視障者就業是基於個人興趣、能力選擇。但世界上視障者的失業率很高,光是日本、西方先進國家就有60%,且不少視障者在很多地方被訓練為特定行業從業人員,除音樂從業者,世界各國情形如下:
台灣、日本:按摩業。(附註:台灣因大法官解釋第 649 號表示,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46條「非視覺功能障礙者,不得從事按摩業」違憲,該條文將於民國100年10月31日失效)
義大利:電話行銷人員。
西班牙:彩券販售人員,取得專營權,需制度面管理,現有挑戰是彩券銷售量持續降低。
前蘇聯:據傳無此情形,中央集權政府安排廠商提供職缺。
還好從全球脈絡來看,視障者多元職種就業仍是樂觀,已有視障者擔任高階政府官員、議員、翻譯人員、醫師、心理醫師、按摩師、針灸師、物理治療人員、電腦專業人員、辦公室文書人員、電話接線員、工廠作業員、農民,因為有很多職務對視覺要求不會很高。
(台灣視障者多元就業情形,可見本會出版DAISY有聲書《美麗新視界》、《媚力新視界》、2010開創視障者多元就業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Q&A時間:

既然有朋難得從遠方來,參與者紛紛把握機會提問,除事先透過主持人陳江山博士彙整,也有參與者直接以英文提問:
問:歐美視障律師怎麼執業?
答:處理一般文件多有自己的作法,可善用掃描、電子檔,如有需要再請其他人作視力協助。西元1995年世界盲人會議即有提到成立盲人律師網絡,目前美國盲人會(American Council of the Blind, ACB)、美國全國盲人聯盟(NFB)有提供視障律師互相交換訊息管道。
問:哪裡有符合無障礙網頁標準的數學教學網站?
答:目前新加坡已有相關網站。
問:歐洲視障朋友就業上,是怎樣讓雇主與民眾瞭解視障者的能力?
答:用行動、實績證明,讓老闆願意僱用,也要和同事維持良好互動。
問:目前視障者有從事哪些運動?
答:可至國際盲人體育會(IBSA)查詢,現有游泳、體操、舉重、地板等運動項目,常有選手參與殘障成人奧運會。(附註:台灣已有「台灣紅不讓」盲人棒球隊)
問:台灣目前是否有世界盲人聯盟代表?要怎樣成為會員?
答:目前台灣有兩席代表,新莊盲人重建院為其中之一,香港也有兩席代表,香港盲人輔導會為其中之一。現可透過贊助成為副會員,無投票與被選舉權但能參與會務,增進國際經驗交流、一同增強視障者的社會參與。
問:觀察台灣的盲人組織,青年參與似乎不活躍?
答:西元1987年到台灣、日本參訪時,當時有不少盲人組織領導者年紀較大,也有人因此問此問題,總之主動積極投入就對了。
問:台灣視障組織力量似乎很分散,該怎樣解決?
答:既然對在地資源了解,可聯絡世界盲人聯盟在多倫多的常委會,參考他國經驗找出可行方法改善。
問:視障生如何進大學?
答:視障或其他障別之身心障礙學生盡量依一般途徑入學較佳,但教育單位須注意其考試需求,應依照其學習方式提供協助。
Zurita先生表示團結力量大,建議視障者透過團體的力量爭取權益,如有需要,會義不容辭協助提供經驗。

照片分享:

照片:現場參與者透過Skype和Co-life參與討論

回頂端